津通服务项目
Service Project
美国宣布3K亿加征关税产品部分推迟至12月15日(附清单)!
【摘要】:
美国当地时间8月13日,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(USTR)宣布了对大约3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%关税的下一步计划。基于国民健康、国家安全等因素,某些产品将被从关税清单中移除,不会面临10%的额外关税。作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开评论和听证程序的一部分,决定将某些商品的关税推迟至12月15日。这类产品包括手机、笔记本电脑、视频游戏机、某些玩具、电脑显示器以及某些鞋类和服装。根据3000亿加税清单估算,暂缓商品规模约占3000亿清单商品的比例为59%。其余产品仍从9月1日起加征关税。
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打算对加征关税的产品进行排除程序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尽快在《联邦公报》上公布受该公告影响的关税额度的更多细节和清单。
USTR的调整清单,共分为三部分:
- 因医疗、安全等原因排除了大约1%(以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金额计算,下同)的商品;
- 推迟了手机、笔记本电脑、游戏机、部分玩具、电脑显示器、部分衣服鞋帽等占比59%的商品的征税日期至12月15日;
- 剩余40%的商品征税日期仍为9月1日。
此次USTR共排除了价值14.5亿美元的商品,集中于鱼类、车辆零部件、无机化学品等商品分类中。
推迟征税的主要商品共计1,583亿美元,占比59%,主要集中于电机、电气设备及其零件(625亿美元,占比74%)、机器、机械器具及其零件(425亿美元,占比74%)、玩具(219亿美元,占比82%)、鞋靴(67亿美元,占比48%)等商品分类中。
2019年9月1日生效实施加征关税清单:

(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)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iPhone、iPad、笔记本电脑和苹果Mac系列在12月份之前不会被加征关税,但9月1日的清单中一些智能手表、健身追踪器、智能扬声器等品类赫然在列,也就是说,包括苹果HomePod智能扬声器,AirPods/Beats耳机和Apple Watch智能手表产品都难逃一劫。除了苹果,Fitbit智能手表、亚马逊智能音箱、谷歌的一些蓝牙设备等也被列在9月1日征税范围内。
2019年12月15日生效实施加征关税清单:

(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)
对于主要商品(美国从中国进口额在20亿美元以上)来说,推迟占比较少的有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(占比4%)、光学仪器及设备(占比4%)、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(占比13%)。
至于剩余商品可替代性较差。自9月1日执行征税商品(占比前三是电机电气20%、机械设备13%、针织服装12%)规模不到3,000亿清单的一半;而延期征税商品(占比前三是电机电气40%、机械设备27%、玩具14%)规模超过1,500亿,其中不少品类美国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度都极高,如雨伞(89%)、玩具(67%)、羽毛制品(55%)、烟火(34%)、部分鞋靴(26%),而手机、笔记本电脑等是中国出口的优势,短时间内美国很难找到替代。
目前关税加征及前八批次豁免清单脉络

目前所有加征、豁免关税清单下载

(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)
如果对3K亿中国商品加征关税
涉及哪些产品?
哪些行业将受影响?
今年5月14日,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(USTR)公布了针对中国301调查的第四批约3000亿美元的拟征税商品清单。根据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数据计算,第四批清单商品的海关减值约为2673亿美元,占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比重为49%。
USTR已在6月下旬完成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的听证。这份商品征税清单近140页长,几乎涵盖了上一波关税未列入的产品,包括手机(446亿美元)、电脑(411亿美元)、服装类(352亿美元)、玩具(255亿美元)、鞋类(143亿美元)。
至此,四批清单的海关价值为5249亿美元,占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比重为97%。


此次美国发布的3000亿美元征税清单共包括3805个税则号,涵盖了前三轮已被加征 关税的340亿美元、16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产品之外的几乎所有产品。被排除在外的仅有药品、原料药、部分医疗用品、稀土和关键矿产品。
具体来看,第四批征税清单集中了大量的消费品,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电机、电气设备及其零件。

据光大证券测算,在悲观的情景假设下,如果全部中国对美出口商品被加征25%的关税的情况下,部分行业销售利润率边际上会受到影响,文教、美工、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、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影响居前。

出口美国如何规避风险?
一、出口前:厘清关税承担
尽快梳理贸易合同约定的贸易术语,明确加征关税的承担主体。安排出运前,坦诚与买方就货物是否仍继续出运、加征关税的承担主体和具体方式等问题进行协商,并留存书面依据。
二、已出货:防范拒收风险
对于已出运的在途货物,买方的清关提货意愿可能因加征关税而受到影响,如买方明确表示拒收货物或不配合履行清关提货义务,已投保相关保险的外贸人,请注意保险合同约定时限,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损及早协商货物处理方案。
三、未来订单:协商消化加税影响
考虑未来长期合作关系,建议出口企业与海外买方、国内当地政府/海关多方保持信息沟通,协商对税款成本消化方案。